当前位置 -> 首页 -> 思想建设->主题教育

主题教育

黄兴:义勇盖天下
作者:冯斌   发布时间:2016/10/28 13:30:43

原文刊载于《团结报》2016年10月27日第六版


黄兴

 

今年是黄兴逝世100周年,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革命思想家,黄兴将军胸怀壮志,首创中国国内第一个以“复兴中华”为目标的革命团体——华兴会;和孙中山先生同心同德,共建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政党——同盟会;辛亥“十次革命”,他“无役不从”,义勇盖天下。

少年则胸怀大志

黄兴于公元1874年出生于原湖南善化县龙喜乡(今长沙县黄兴镇)一个书香门第,原名黄轸,字克强,号廑五。少年时期读太平天国史事后,他认为革命“不能有丝毫私意、私见、私利、私图”,故而对自己取名为“轸”有了新的解释,即“前车既覆、来轸方遒”的意思,也就是不想重蹈太平天国当年的覆辙。20世纪初决心投身革命,为复兴中华献身,才改名黄兴,字克强。他曾对人说:“我的名号,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。这个终极的目的,是兴我中华,兴我民族。”

黄兴的革命思想萌芽于在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求学时期,他在课余大量阅读了西洋革命史及卢梭《民约论》等民主思想书籍,朝夕背诵。有一天,两湖总督张之洞召见黄兴,对他勉励有加,爱戴之情溢于言表,他却表现的不是很积极。回来后,黄兴私下里对友人说:“吾侪求学,岂为满人效忠地也?盖将造成有用之才,以备他日为我汉族扬眉吐气而!彼衮衮诸公,乌识我之蓄意哉。”

黄兴被张之洞派往日本留学期间,结识了蔡锷、禹之谟、陈天华等湘籍同学,在学习教育的同时,发誓要推翻清朝振兴中华。公元1903年11月4日,黄兴30岁生日,他邀请陈天华、宋教仁、章士钊等20余人,在湖南明德学堂附近的彭渊洵家中,以“生日酒宴”为名,商议成立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组织“华兴会”。会上,黄兴简单扼要的讲述了发起成立“华兴会”的缘由,抨击清政府的腐败,建立一个革命组织迫在眉睫。经过商议,到会者同意成立一个以“驱除鞑虏,复兴中华”为基本宗旨,以“实行革命”为基本活动方式的组织“华兴会”。大家一致推荐黄兴为会长,宋教仁、刘揆一为副会长。

“华兴会”成立不久,就成为清末中国革命团体中最重要的组织,会员发展到五六百人,其中大多数是从日本留学归来,或者在国内学堂肄业的进步知识分子,外围组织的成员更是数以万计,黄兴因此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重要的领袖之一。身为会长,为了筹措活动经费,黄兴不惜卖掉了占地三十多亩的故居老宅和乡下收租的三百石谷田。

无公则无民国

1911年10月10日(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),武汉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,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,并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,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帝王专制。10月28日,黄兴由香港经上海乘船抵武昌,当时清兵来势汹汹,前线指挥无人,时任湖北大都督的黎元洪正陷入困境,对黄兴的到来大喜过望,亲率革命党人到江汉关迎接,并令人做了一面大旗,上写“黄兴到”三个大字,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没有攻陷的地方跑了一圈。军民听说黄兴来了,士气高昂,军心大振。

年仅37岁的黄兴被委任“战时总司令”,深感肩上责任重大,但他还是以“自幼做事,即不知所谓难”的精神,抱着“但愿牺牲性命期在必成”的决心,亲赴前线坐镇指挥。11月16日,黄兴下令分三路向汉口进攻。其中第三路由黄兴亲自指挥,他骑着一匹骏马,手握一柄雪亮的指挥刀,在堤岸上来回驰骋,指挥军队前进。激战经过了三个多小时,由于敌我力量悬殊,加上革命军中大多是新兵,一些士兵坚持不了,开始后退,黄兴赶紧率人从中堵截,并大声吼道:“临阵退缩者军法处置!”并挥剑手刃了几名逃兵,然而为时已晚,这一部分队伍的撤退影响了全军,各部队都争先恐后地纷乱溃退,势如山崩。见此情形,黄兴长叹一声:“新兵误事,功败垂成啊!”后来事实证明,虽然武汉保卫战革命军失败了,但它为其他省份的独立赢得了时间,当时18个省中有14个省宣布独立。黄兴在武昌起义后组织全国响应,具有极大的功劳。

南京胜利后,全国形势一片明朗。上海同盟会提议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,当时各省纷纷响应,并力举黄兴任中华民国大总统,但他坚辞不受。各方以军务紧急为由督责,黄兴多方思虑,为稳定局势,决定赴南京就任。12月23日,就在启程前的晚上,黄兴忽然对李书城说:“明天不去南京了。”李颇为惊讶,忙问何故。“刚才我接到孙中山先生的来电,他已启程回国,不久可到上海。”黄兴站起来,神色平静,“孙先生未回国时,我可代表同盟会,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,我若不等他到沪,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,将使他感到不快,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。”并以历史上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引以为戒,他果决地一挥手:“这个大总统,我不当了。”黄兴的这番言语,让周围的人肃然起敬,都被黄兴伟大的人格、伟大的无我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纯洁感动。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宣誓就职,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

从相识到“分手”

1904年秋,黄兴等在长沙发动反清起义失败后辗转到达日本,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孙中山的共同好友宫崎滔天,当时,孙中山由欧洲到达日本,正在物色革命志士,宫崎随即向孙中山推荐了黄兴,并介绍其为“非常人物”。在宫的安排下,孙黄两人在一家中国餐馆相见,两人就“革命的话题,推心置腹,畅所欲言,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”,直呼相见恨晚。两人谈了将近两个小时,因“专心谈话,两人酒菜未沾,直到最后才举杯庆贺”。

不过两人虽然在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这点上一致,但在革命组织上、革命宗旨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。孙中山的兴中会明确以“建立合众政府”为革命最终目标,而黄兴建立的华兴会成立的宗旨则是“扑灭满清”,“直捣幽燕,驱除鞑虏”,主张采取“地方革命,以湘省为根据地,即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”。前者主要借鉴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;后者出于现实的考量,但种族革命的色彩比较浓。这种差异在孙、黄革命合作中日益凸显,直接影响了两人关系的进展。如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时,由于政见理念不合,黄兴本人是“形式上入孙逸仙会,而精神上仍存吾团体之说”,而且他对原华兴会的成员采取个人自由参加的办法,并不强制入会。

在二次革命中,孙中山和黄兴两人再次意见不同,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,出兵和北京出战,而黄兴则倾向于采取法律手段,主张稍缓用兵以观其变。二次革命虽然声势浩大,但名不副实,双方力量悬殊,革命党人惨败,孙、黄二人更是因此再次流落日本。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教训,认为主要是由于黄兴不与他合作,在致黄兴的函中说:“若兄当日能听弟言,宋案发表之日,立即动兵。则吾党有百胜之道,而兄不见此,此等情节,则弟所不满兄之处。”而后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,规定凡入党的人须完全“服从文一人”,黄兴为此不愿意加入,加上当时谣传他在日本携带巨资修建公馆,弄得他很生气。“现在国事非,革命希望日见打消,而同志间相戕伐若是,悲愤不胜”,遂决定与孙分手,远赴美国。孙中山挽留不成,为黄兴单独设宴送行,并赋诗一首以赠“克强同志”:“安危他日终须仗,甘苦来时要共尝”。

孙、黄的分手只是暂时的,黄兴到美国后仍然维持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形象。1915年袁世凯悍然帝制自为,孙中山得知后,立即开展护国讨袁斗争。1916年,应孙中山的邀请,黄兴由美洲坐船回国,重新回到昔日的革命队伍。途中他感慨万千,赋诗述怀:“太平洋上一孤舟,抱载民权与自由;愧我旅中无长物,好风吹送到神州。”同年10月,黄兴因胃出血不治,病逝上海,灵柩安葬在长沙岳麓山。

(作者系民革长沙市委会专职副主委)

上一页:学习优良传统热力升温——记民革雨花区一、四支部“两学一助”南京行
下一页:纪念 展望 共进 ——长沙益阳民革党员开展“两学一助”跨市交流学习活动
    
版权所有:民革长沙市委员会主办 湘ICP备14008477号 技术支持: 索天信息
地址: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民主党派大楼4楼 邮编:410002 电话:0731-85112343 85111596 传真:0731-85111127